越南當局要求台塑河靜廠賠償160億元台幣,台塑集團使用財會技術性化解衝擊
CP-MG 20160803 11:30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圖片:聯合新聞網(潘羿菁)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圖片:聯合新聞網(潘羿菁)
事件導讀:台塑越南河靜廠為近年來鋼鐵業最大事件,股東組織由台塑 70%、中鋼 25%、日本JFE 5%,但因為產業汙染造成當地居民不滿,整件事件爆發引起巨大衝擊。
本司澄柏國際財經分析:此罰款對於台灣政府推動企業南進政策導致各企業持續觀望,台塑使用的是【成本法】,可將75%的損失由八家子公司攤提,依造急迫性編列預算及時間攤提,未來只有越鋼在發配股利、出脫持股才會反映在損益表內,反之中鋼使用的是【權益法】得在財報內列損失,此項集團投資方式供各大公司參考未來集團架構。
越南當局要求越鋼賠償5億美元(約新台幣160億元)解決沿海死魚事件,由於賠償金額龐大,越鋼主要股東台塑集團擬將賠償金分兩部分處理,部分賠償金納入一次性認列費用,部分賠償金列資本支出分期攤提,以降低衝擊。
越鋼上月底繳交2.5億美元(新台幣80億元)賠償金,越鋼第二大股東中鋼在6月的財報已先認列新台幣5億元損失,侵蝕當月獲利,引發投資人關注越鋼賠償金對台塑四寶等企業的影響。台塑集團昨(2)日指出,與中鋼不同,台塑集團採成本法認列投資越鋼損益,只有在越鋼股利入帳或是處分越鋼股票,才會影響每股稅後純益(EPS)。
外界估計,若按照中鋼認列5億元回推,越鋼160億元補償金中,約有20億元擬列為費用支出,剩下140億元改列資本支出,代表九成賠償金會改分年攤提,不會一次性認列。越鋼昨天說,董事會尚未拍板賠償金認列方式,不評論外界的猜測。
越鋼股東結構包括泛台塑集團持股70%,中鋼持股25%,日本JFE持股5%。台塑集團雖然持股最高,但個別公司持股均不到20%,反而是中鋼單一公司持股25%,目前看來受越鋼賠償金一案影響較大。
中鋼僅次台塑集團位居越鋼第二大股東,按照會計準則,持股達到兩成依權益法認列,中鋼甫公告6月自結稅前盈餘,依據對越鋼持股比重一次性認列5億元損失。
中鋼因6月認列越鋼賠償金損失,吃掉當月獲利約15%,引發市場不小議論。據了解,中鋼7月不會認列越鋼賠償金損失,期待越鋼接下來可以將賠償金列為建廠資金,改為長期折舊攤提,降低對中鋼財報的影響。
立委蘇治芬事件:
立委蘇治芬即透過中鋼及河靜台商會轉達希望參訪,時程規畫2日上午參訪,但參訪越鋼非其遭扣押因素,實因其行程中似有一宗教團體參訪活動,越南公安有意見,以致在河內改搭國內班機前往河靜時,遭到扣押。
台塑河靜鋼廠指出,越鋼是上周接獲中鋼公司和河靜台商會的轉知,蘇治芬等人一行希望參訪河靜鋼廠,鋼廠表示樂於接待。1日上午由河靜鋼廠和台商會派車前往榮市機場後才知悉蘇治芬等人遭扣在河內,因沒法接到人,只好原車再回鋼廠靜待通知。
依據越鋼同仁回報,在駐越單位出面溝通後,蘇治芬一行人因飛機沒有機位,已改搭巴士前往河靜,預計車程需10幾個小時。今天除中午有一台商聚會外,也將依照原通知安排參訪越鋼。
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台塑越鋼)的投資計畫,是台塑集團創辦人、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在生前親自規畫及拍板,也是規模最大的投資案。王永慶原本一直希望能在台灣建立從煉鋼到軋鋼的一貫作業鋼鐵廠,但在確定國內投資環境不允許後,該案於2008年6月正式取得越南政府投資許可,落腳越南河靜省永安經濟區。這座預計總年產量高達2250萬噸的鋼鐵廠,不但是台塑集團首次跨足鋼鐵產業,更是越南目前最大的外資投資案,也被各界視為台越關係的重要指標。
排華受傷害 汙染打擊大
雖然台塑集團再次拿出打造麥寮六輕石化王國的精神,在條件困難的河靜從基礎建設做起,填海、造陸、打造深水港,還曾請到前副閣揆林信義擔任越鋼董事長親自督軍,但是工程進度緩慢。2014年5月更因為越南排華引發的暴動,廠區遭到破壞、人員也折損,成為該事件受害最重的當地台商。
好不容易復建完成,工程繼續推進,今年4月卻發生越南中部海域有大量魚群暴斃的事件,當地媒體影射係因台塑越鋼排放汙水不當所造成。台塑因負責主管未妥善回應媒體,引發群眾不滿,演變成當地重大環保事件,也使得越南政府在6月底正式宣布越鋼應支付5億美元(合新台幣約161億元)罰金,不但讓越鋼前途再次蒙上陰影,影響所及,連台商及國內相關主管機關都開始關注。
本司澄柏國際財經分析:此罰款對於台灣政府推動企業南進政策導致各企業持續觀望,台塑使用的是【成本法】,可將75%的損失由八家子公司攤提,依造急迫性編列預算及時間攤提,未來只有越鋼在發配股利、出脫持股才會反映在損益表內,反之中鋼使用的是【權益法】得在財報內列損失,此項集團投資方式供各大公司參考未來集團架構。
越南當局要求越鋼賠償5億美元(約新台幣160億元)解決沿海死魚事件,由於賠償金額龐大,越鋼主要股東台塑集團擬將賠償金分兩部分處理,部分賠償金納入一次性認列費用,部分賠償金列資本支出分期攤提,以降低衝擊。
越鋼上月底繳交2.5億美元(新台幣80億元)賠償金,越鋼第二大股東中鋼在6月的財報已先認列新台幣5億元損失,侵蝕當月獲利,引發投資人關注越鋼賠償金對台塑四寶等企業的影響。台塑集團昨(2)日指出,與中鋼不同,台塑集團採成本法認列投資越鋼損益,只有在越鋼股利入帳或是處分越鋼股票,才會影響每股稅後純益(EPS)。
外界估計,若按照中鋼認列5億元回推,越鋼160億元補償金中,約有20億元擬列為費用支出,剩下140億元改列資本支出,代表九成賠償金會改分年攤提,不會一次性認列。越鋼昨天說,董事會尚未拍板賠償金認列方式,不評論外界的猜測。
越鋼股東結構包括泛台塑集團持股70%,中鋼持股25%,日本JFE持股5%。台塑集團雖然持股最高,但個別公司持股均不到20%,反而是中鋼單一公司持股25%,目前看來受越鋼賠償金一案影響較大。
中鋼僅次台塑集團位居越鋼第二大股東,按照會計準則,持股達到兩成依權益法認列,中鋼甫公告6月自結稅前盈餘,依據對越鋼持股比重一次性認列5億元損失。
中鋼因6月認列越鋼賠償金損失,吃掉當月獲利約15%,引發市場不小議論。據了解,中鋼7月不會認列越鋼賠償金損失,期待越鋼接下來可以將賠償金列為建廠資金,改為長期折舊攤提,降低對中鋼財報的影響。
立委蘇治芬事件:
立委蘇治芬即透過中鋼及河靜台商會轉達希望參訪,時程規畫2日上午參訪,但參訪越鋼非其遭扣押因素,實因其行程中似有一宗教團體參訪活動,越南公安有意見,以致在河內改搭國內班機前往河靜時,遭到扣押。
台塑河靜鋼廠指出,越鋼是上周接獲中鋼公司和河靜台商會的轉知,蘇治芬等人一行希望參訪河靜鋼廠,鋼廠表示樂於接待。1日上午由河靜鋼廠和台商會派車前往榮市機場後才知悉蘇治芬等人遭扣在河內,因沒法接到人,只好原車再回鋼廠靜待通知。
依據越鋼同仁回報,在駐越單位出面溝通後,蘇治芬一行人因飛機沒有機位,已改搭巴士前往河靜,預計車程需10幾個小時。今天除中午有一台商聚會外,也將依照原通知安排參訪越鋼。
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台塑越鋼)的投資計畫,是台塑集團創辦人、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在生前親自規畫及拍板,也是規模最大的投資案。王永慶原本一直希望能在台灣建立從煉鋼到軋鋼的一貫作業鋼鐵廠,但在確定國內投資環境不允許後,該案於2008年6月正式取得越南政府投資許可,落腳越南河靜省永安經濟區。這座預計總年產量高達2250萬噸的鋼鐵廠,不但是台塑集團首次跨足鋼鐵產業,更是越南目前最大的外資投資案,也被各界視為台越關係的重要指標。
排華受傷害 汙染打擊大
雖然台塑集團再次拿出打造麥寮六輕石化王國的精神,在條件困難的河靜從基礎建設做起,填海、造陸、打造深水港,還曾請到前副閣揆林信義擔任越鋼董事長親自督軍,但是工程進度緩慢。2014年5月更因為越南排華引發的暴動,廠區遭到破壞、人員也折損,成為該事件受害最重的當地台商。
好不容易復建完成,工程繼續推進,今年4月卻發生越南中部海域有大量魚群暴斃的事件,當地媒體影射係因台塑越鋼排放汙水不當所造成。台塑因負責主管未妥善回應媒體,引發群眾不滿,演變成當地重大環保事件,也使得越南政府在6月底正式宣布越鋼應支付5億美元(合新台幣約161億元)罰金,不但讓越鋼前途再次蒙上陰影,影響所及,連台商及國內相關主管機關都開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