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itcoin)該不該投資? 讓各國政府、私人銀行、投資顧問來告訴你
CP-MG 20180123 10:30
資料來源:鉅亨網、yahoo財經
圖片來源:CCN、The Local Switzerland
Warren Buffett —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and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巴菲特有句名言:.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據《Yahoo Finance》報導,高盛私人財富管理部門發表了一篇長達108 頁,標題為「(Un)Steady as She Goes」的分析中,為這些至少1000 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客戶提出年度展望,並詳述他們對加密貨幣發展至今的看法。
高盛分析師 Sharmin Mossavar-Rahmani 及 Brett Nelson 表示,加密貨幣的發展,其實已經「超出泡沫水準」,網路泡沫及鬱金香泡沫都難以相提並論。 高盛說,環繞著加密貨幣的狂熱,讓一些莫名其妙的公司,都能夠因沾光區塊鏈而股價飆升。
例如,Crypto 公司在去年 9 月 27 日至 12 月 18 日股價飆漲 17324%,因漲得太不合理遭美國證交所停牌。另一個例子是長島冰茶,只因為改名為長區塊鏈 (Long Blockchain),再發個公告說公司要轉型,就讓股價飆升。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對比(圖表取自 yahoo 財經)
高盛指出,這種極不合理的股價波動,提醒人們關於荷蘭歷史學家 Theodorus Schrevelius 的評論。
這位史學家在鬱金香價格崩潰 11 年後的 1648 年提到,「我們的後代無疑會嘲笑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錯亂,在這個時代,鬱金香居然可以這麼受到尊崇。」
當然,高盛不否認加密貨幣的優點,但它仍有嚴重的缺陷。
高盛表示,區塊鏈技術提供了諸多優點,包括可追蹤、可降低成本、足夠安全等等,但是比特幣沒有真正提供這些優勢。相反地,由於交易量大增,不僅追蹤難度大,而且執行交易慢,最多能延遲達 10 天之久。
比特幣價格還相當分歧,在 2017 年底,17 個美國交易所的比特幣價格,價差可以到 4156 美元,相當於高價和低價之間的 31% 的差距。
交易成本變高,而頻繁的駭客攻擊,又讓它經常被盜取。 總之,至少就現階段的發展,高盛完全看不到比特幣能長期保持現有價格的理由。 另一方面,高盛表示,至少人們不必擔心比特幣的崩潰打擊全球經濟或金融市場。
相較於網路泡沫時,納斯達克與標普 500 指數股票的總市值,達美國 GDP 的 101%,全球的 31%。如今加密貨幣的市值加總,也僅有美國 GDP 的 3.2%,全球 GDP 的 0.8%。
瑞士銀行銀總裁( Axel Weber):比特幣不是我們會推薦的投資
瑞銀董事長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投機性投資,該公司不會建議其客戶投資數位貨幣。
瑞銀集團主席 Axel Weber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在談到投資比特幣時,該銀行明確區分機構和零售客戶。 Weber 告訴《CNBC》,「我們的確作出區別,若有機構客戶想投資(比特幣),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的意思是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有能力判斷風險;如果他們要求我們協助他們進入這塊市場,我們採取的方式絕對不同於零售客戶。」 「對這些產品不完全了解的零售客戶,應該保護他們免於投資這些產品,因為如果將來一旦零售客戶受到影響,問題將會是賣出這些產品的銀行,然後銀行將被再度變成千夫所指。 」
Weber 指的是部分銀行遭批評在金融危機前出售複雜的金融產品,而沒有向顧客充分解釋。 Weber 警告說:「比特幣很明顯地是一種投機性產品;我不會把它稱為貨幣,零售客戶不具備承擔風險的能力,也沒有投資它的知識。」 儘管瑞銀允許機構客戶交易比特幣,但 Weber 明確表示:「這不是我們會建議的投資」。
德國銀行:股市欠缺波動 讓投資人願意勇闖比特幣浪潮 即使諸多投資大佬警告,比特幣是毫無價值的泡沫,還是有眾多散戶勇於跳入其中。
一份報告認為,由於股市長時間困於低波動率,才讓投資人寧願選擇更具波動率的資產,如比特幣。
據德意志銀行上週五發給客戶的報告,比特幣價格與俗稱「恐慌指數」的 VIX 指數,相關程度 (負相關) 在 2018 年前 3 週出現戲劇性的上揚。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 (VIX) 反映的,是投資人預期近期股市的波動程度,目前這個指數已接近歷史低點,投資人預期股市難有大事。
市場乏味的現狀,讓投資人尋求更具高風險及高回報的標的。 德銀指出,這正是過去幾個月推升加密貨幣大漲的部分原因。現在的「三低」環境-低利率、低利差及低波動率,催生瞭如隱含波動率 (ETF 出售波動性) 及加密貨幣等新的資產類別。
德銀全球金融策略師 Masao Muraki、 Hiroshi Torii 及 Tao Xu 表示,加密貨幣受到散戶投資人的密切關注,影響了他們對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的風險偏好。
儘管機構投資人了解,股票及各資產可能已有泡沫,但現在他們願意繼續承擔風險。此外,也有愈來愈多機構投資人將加密貨幣列入風險考量。
Muraki 指出,投資人的目的就是賺錢,在股市波動率偏低的情況下,比特幣和其他合理主流加密貨幣的價格會上升。這種現象,也有人稱為 TINA 效應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類似的看法,Federated Investors 基金經理 Steve Chiavarone 在《CNBC》節目中指出,追逐加密貨幣的收益,是自 1929 年華爾街股災之後,百年來首見的「極大貪婪」。 他說,加密貨幣市場帶來的啟示,就是投資人願意擁抱高回報,而不介意巨大的波動。因此,當加密貨幣市場崩盤,股市反將受益。
VIX與比特幣特價格相關情報(圖表取自 Business Insider)
南韓課稅之後,本月30日起 啟動加密貨幣實名制:
南韓監管當局週二表示,為打擊犯罪、防制洗錢活動,政府將自 1 月 30 日起禁止在加密貨幣交易中使用暱名銀行帳戶。
韓國金管會副主席 Kim Yong-beom 表示,自 1 月 30 日起,南韓加密貨幣交易者的銀行帳戶名稱必須與虛擬貨幣交易錢包相符合,否則就不能將錢存入虛擬貨幣交易錢包。
為了要將錢存入虛擬貨幣錢包,在 1 月 30 日之前,交易者必須向交易所認證自己的真實身分,使其與當地銀行備載的資料相符。 一位南韓當地比特幣投資者Ahn 表示,「大家都知道政府要這麼做,因為之前政府就說要推動實名制了,我反而覺得這個入場時機,而非出場時機,我不覺得有什麼理由因此撤出我的投資。」
南韓政府戮力減緩民眾對加密貨幣的迷戀,但不管全球當局如何警告加密貨幣的高風險性,南韓自家庭主婦到大學生、辦公室人員等均急著投入交易,唯恐趕不上賺錢列車。
自當局發布此消息後,南韓比特幣價格擴大下跌,根據該國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所 Bithumb,0409 GMT 報價,比特幣下跌 3.34% 至 12699 美元。
盧森堡比特幣交易所 Bitstamp:
上週比特幣下挫近 20% 至 4 週低點,週二下午交易,上漲 5.4% 至 10925 美元。 全球監管當局無不呼籲更嚴格、合作性地規範加密貨幣交易,南韓官方甚至傳出有意禁止國內虛擬貨幣交易的消息。南韓青瓦台則澄清,直接禁止虛擬貨幣交易只是方法之一,目前尚未拍板定案。由於擔心泡沫,上個月先禁止開設新帳戶,隨後進一步推行實名制。
此外,據《韓聯社》報導,南韓政府週一表示,將向南韓虛擬貨幣交易所徵收 24.2% 的企業和地方所得稅,於今年起實施。
美國分析師:投資人應注意美國銀行對比特幣發出的警告:
CNBC 分析師克雷墨 (Jim Cramer) 說,投資人應注意美國銀行對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所發出的警告。 美國銀行禁止金融顧問為客戶購買與比特幣有關的投資商品。
其執行長莫尼漢 (Brian Moynihan) 說:「我們基本上告訴客戶說,他們可以在其他銀行買比特幣,但不是在美國銀行。」 「我認為美國銀行是對的,」
克雷墨說。 「他們有許多消費者業務,但不願意投資一種不是貨幣的貨幣。」 比特幣近來大幅下挫,以太坊與瑞波幣 -- 第二大與第三大數位貨幣 -- 亦持續走低。
「我並不是說他們認為比特幣將消失,克雷墨說。「我是說他們懷疑幹嘛需要比特幣?」 莫尼漢重申,他擔憂加密貨幣讓罪犯的資金流向難以追踪。
(照片取自 Coindesk.com)
中國14部委嚴打:比特幣開年遭腰斬 區塊鏈池魚之禍:
根據美國相關比特幣平台統計,截止到1月13日,全球第1680萬枚比特幣被正式開采出來,而距離2100萬枚的總量,還有20%的挖掘空間。按照去年末最高超過2萬美元的價格計算,彼時比特幣的總市值高達4200多億美元,如今已經跌去一半。
“在這場虛擬貨幣擠泡沫運動中,各國政府紛紛出手,而與之對抗的則是市場的力量。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真的是最狡猾的設計,投機者都是個體,而每一個節點都有可能成為儲存地。”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一位教授對此指出。
然而市場上並不只有比特幣一種虛擬貨幣,1月14日,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對外透露稱,最近利用區塊鏈概念搞的傳銷平台已超過3000家,這類犯罪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危害性強。
當天,據央視報道,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等14個部委舉行了2018年守護者計劃大會,將採取聯合治理模式,攜手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加大打擊網絡黑色產業鏈力度,共同構建“網絡安全共同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指出:“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人臉識別等新科技對活躍惡意網址和移動互聯網應用,將網絡威脅進行監測預警和分析處置,完善依網管網,依網治網的能力。
”公安部副部長侍俊則表示,今年公安部要組織開展打擊網絡亂象的“凈網2018”專項行動,嚴格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特別要註重加強企業大數據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防護。
到了1月16日,媒體報道稱,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一個會議上建議禁止虛擬貨幣的集中交易,同時禁止個人和企業提供相關服務。
潘功勝表示,政府應該繼續對虛擬貨幣交易施壓,並阻止該市場的風險積聚。
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查封為虛擬貨幣提供集中化交易的場所,而比特幣則是規模最大的一種虛擬貨幣。那些為這類貨幣的集中化交易提供做市、擔保、清算服務的個人和機構也應該禁止,例如在線“錢包”服務提供商。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算是監管層最為嚴厲的非公開發言。從停止三大交易平台交易到整頓比特幣開礦,再到禁止私人之間的場外交易,中國正在掀起一場虛擬貨幣清洗風暴。
區塊鏈概念股異動
在比特幣行情攪動下,在剛剛過去的兩週,區塊鏈概念成為了全球資本市場共同的“寵兒”,無論是美股、港股還是A股市場,資金紛紛湧入,吹起一波又一波泡沫。
根據Wind區塊鏈指數顯示,在元旦後該指數快速連續上漲,甚至有3個交易日單日漲幅都超過了5%。在A股市場,具有區塊鏈概念的股票有50只之多,包括四方精創、高偉達、飛天誠信等數十家涉足區塊鏈業務的上市公司股票全線暴漲。
而在這一波區塊鏈概念炒作中,有人推波助瀾,也有人冷眼旁觀。
“區塊鏈革命已經到來。”1月9日,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對於區塊鏈的評論,被外界解讀為傳統投資界人士看好區塊鏈及比特幣的佐證。而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邵亦波則直接表示,買ICO(首次幣發行)的人98%會血本無歸,當下ICO市場的瘋狂程度比1998年還要誇張,泡沫也更大。
與此同時,在A股市場上,經歷過一波暴漲的上市公司則紛紛站出來澄清,並預警投資風險。
1月10日,高偉達(300465-CN)發佈公告稱,公司雖然自2016年以來一直積極重視關於區塊鏈技術的前沿探索和研發應用,但截至目前,公司在2017年的業務收入中並未有關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成果而直接產生的業務收入,提醒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緊跟著,四方精創(300468-CN)、暴風集團(300431-CN)、普邦股份(002263-CN)也紛紛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區塊鏈技術目前與公司業績關係不大。
除此之外,包括奧拓電子、三五互聯、漢王科技等數十家公司對涉及區塊鏈業務的傳聞也都進行了回應。一些公司認為存在較大風險,目前尚未進行佈局,另一些公司則表示已經關註到相關技術發展和應用,正在進行相關研發。
在全球市場,首次涉入區塊鏈概念的柯達公司股價在一日內上漲120%。 1月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宣布暫停香港區塊鏈諮詢公司UBI Blockchain Internet的股票交易。
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發展至今,備受爭議,但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卻往往被認為是一項會顛覆全行業的偉大技術。矛盾由此產生,區塊鏈目前仍然停留在概念層面,沒有大規模成型的落地應用,作為其首個較為成熟的應用,比特幣自然被過度炒作,過度賦予意義,並由此產生了一個具有驚人回報率的暴利行業。”1月19日,海通證券(14.050, 0.23, 1.66%)一位不具姓名的分析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如果說前期比特幣投資還是散戶的狂歡,那麼,最近資本市場上區塊鏈概念股的暴漲則表明,一些機構投資者也在躍躍欲試,試圖在比特幣上分一杯羹。
在北京資配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看來,區塊鏈目前最大的成果,就是催生了數字代幣經濟(Digital Token Ecnomic)。這個方向代表著一類很有前景的區塊鏈應用項目。
主要是解決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有真實需求的交易行為,但這些交易行為受制於現有規則、激勵機制、交易成本或支付等方面的約束而難以有效開展。通過引入數字代幣,這些項目不僅解決了自身融資問題,更為交易行為建立了適應的規則、激勵機制,交易成本和支付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變得更有競爭優勢和效率。
“但是需要明確,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不等於代幣或Token,也不等於ICO。
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身是好的,但是,我們應當把目光轉向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而非局限於投機炒幣。以迅雷、騰訊等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嘗試推進區塊鏈技術在真實場景的應用,這是從底層技術方面來操作;還有一類上市公司在細分行業場景,比如醫藥採購供應、電子發票等引入區塊鏈技術,都可以認為是在實際開發區塊鏈技術。但也有一部分公司,單純只是在蹭熱點。” 華創策略團隊發布的報告指出。
記者也了解到,盡管此前已經有諸多行業專家指出區塊鏈技術在一些領域的應用,比如住房按揭領域、證券期貨領域、銀行票據交易、醫療社保領域等,但目前來看,區塊鏈技術似乎仍然只是被用於加速開發虛擬貨幣,這顯然與行業發展未來背道而馳。
北歐聯合銀行全員禁止比特幣 因加密貨幣市場「無監管:
環球外匯網 23 日援引彭博社報導,北歐最大的銀行,北歐聯合銀行 (Nordea Bank AB) 已經告訴其員工,不要交易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
北歐聯合銀行發言人Afroditi Kellberg 通過電話稱,該行將於2 月28 日實施這一禁令,之前該行董事會同意採取這一立場,因為加密貨幣市場「 無監管的性質。」這可能導致歐洲銀行聯合會評估其對數位貨幣的官方立場。
報導指出,北歐聯合銀行在發給彭博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其政策「包括對現有持幣人員的過渡性規定,並允許某些例外」。已經擁有比特幣的員工 「 被允許保留現有持倉 」 。
截至第三季度末,該行約有 3.15 萬名員工。北歐聯合銀行在電郵中還表示,對客戶的政策與對員工不一樣,但也要強調不推薦客戶投資於此。 除了北歐聯合銀行外,北歐第二大銀行丹麥丹斯克銀行近期也表示,不鼓勵員工交易比特幣,但尚未決定是否需要全面禁止。
丹斯克銀行發言人Kenni Leth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 「 我們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並建議我們的員工不要交易,但我們並沒有實施實際的禁令。我們正在分析情況,時間會告訴我們是否會有正式的禁令。 」丹斯克銀行不向客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 Kenni Leth 指出,「 由於各種加密貨幣不成熟、缺乏透明度,我們決定在我們的平台上不提供這種證券交易。 」
彭博社指出,金融監管機構當前正在努力商討如何規範加密貨幣,最新消息顯示,韓國金融監管機構週二表示,自 1 月 30 日起,將禁止使用匿名銀行帳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
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副主席Kim Yong-beom 在首爾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禁止當地加密貨幣交易者在他們的虛擬貨幣兌換錢包中存入資金,除非他們銀行帳戶上的名字與他們在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帳戶名稱相符。
華爾街資深分析師彼得 · 伯克瓦 (Peter Boockvar) 近期則預計,加密貨幣市場將面臨史詩般崩盤。伯克瓦認為,比特幣價格面臨從當前水平上下滑 90% 的危險,並把它稱之為經典泡沫。 「 如果比特幣價格在接下來一年內跌至 1000 美元至 3000 美元,我不會感到驚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