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大事!出口意大利預警、菲律賓卡車報關行罷工、澳大利亞免關稅
CP-MG 20181120 13:00
資料來源:維運網
圖片來源:歐新社
意大利:
買方拖欠貨款、拒收貨物情況激增
今年初以來,因意大利買方拖欠貨款、拒收貨物等原因,十幾家出口企業向中國信保福建分公司報損超過400萬美元,其中數家意大利買方拖欠金額超過了100萬美元。據統計,2018年以來,福建省企業對意大利買方的報損案件數量及報損金額劇增,其中尤以水產、輕工、紡織業出險較為突出。
截止2018年10月,意大利國別項下報損案件數同比增長86%,報損金額同比增長約6.5倍,但同時追償率明顯下滑,個別大買方在大額出險後已有逃避債務、迴避聯繫的情況。
長期以來的債務危機已經使得意大利積重難返,失業率高企、貧困加劇和基礎設施崩潰更加抑制了其經濟增長。另外,近日歐盟駁回意大利2019財年預算草案,更使其經濟走勢不容樂觀。
惡劣的經濟形勢加之銀行連續數年收緊貸款,已對意大利中小企業近年來的生存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很多意大利中小企業都因資金斷裂而無法應對經濟危機,逐漸敗下陣來。 2016年,意大利平均每天有390家中小企業倒閉。 2017年,意大利約有1萬家店鋪關門大吉,其中尤以傳統食品店和服裝店的倒閉情況最為嚴重。
菲律賓:
卡車&報關行下週計劃大規模罷工
為抗議港口的持續擁堵,以及政府計劃分階段淘汰老舊卡車的政策,菲律賓當地集卡司機及報關行,擬定於在11月19日-24日期間,舉行大規模的罷工。這意味著,下週菲律賓相關港口將無法提供拖車、清關服務。有貨在下周到菲律賓的,請務必當心,提前與收貨人做好溝通。
土耳其:
風險加劇,通脹創15年最高
根據土耳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土耳其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加速上升至25.2%,高於9月的24.5%,創下15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家用電器價格漲幅最大,達到38%,交通成本緊隨其後,上漲32%。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32%,食品和飲料在衡量通脹物品籃子中的比重約為25%,房屋價格也上漲29%。土耳其通脹水平高企主要受該國貨幣貶值影響。
今年迄今,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已經貶值30%。
機構預測,土耳其經濟預期在2019年將出現衰退。請出口土耳其的朋友們密切注意,以防風險。
伊朗:
SWIFT停止伊朗銀行服務
11月5日,美國對伊朗制裁正式升級之後,國際金融結算體系SWIFT也於11月12日最終做出決定:將終止對伊朗銀行結算的服務,並考慮將幾家伊朗銀行從SWIFT中剔除。
SWIFT,即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是覆蓋全世界範圍內200多個國家、超1.1萬家金融機構的銀行結算系統,國際貿易中,進出口商通過各自國家的銀行來結算貨款,因此,貨款在不同國家銀行賬戶之間流動所需要的信息,如金額、匯款人、收款人等,都是通過SWIFT在銀行間傳遞。
由於與SWIFT隔絕,伊朗將很難獲得出口貨款和進口貨款。目前據消息稱,我國唯一的對伊貿易正規收款通道崑崙銀行,也已經暫停伊朗收款,無論是人民幣還是歐元,都不收了。
澳洲:
中國澳洲2019年起互免關稅
2018年11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澳大利亞外長佩恩舉行第五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後共同會見記者。王毅表示:“我同佩恩外長一致認為:……中澳雙方都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和受益者。中澳自貿協定實施近3年來,雙方一直在相互減稅、減稅、再減稅,2019年元旦將進行最後一次減稅,屆時幾乎所有商品將實行零關稅。”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於2005年4月啟動談判,2015年6月17日正式簽署,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從2015年起,中澳雙方進行過四次關稅減讓,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開始逐步降低關稅,相當一部分商品會在5年內實現零關稅。根據中澳自貿協定,2019年1月1日起將實施第五輪產品的降稅。
新加坡:
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升級
11月12日,在總理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見證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與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部長陳振聲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
本次《議定書》對原中新自由貿易協定的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6個領域進行升級,還新增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和環境等3個領域。
中新雙方將實現原產地電子聯網,中新原產地電子聯網將成為我與首個東盟成員實現電子聯網,建成後雙方實時傳輸優惠貿易原產地數據和未再加工證明等數據,電子聯網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提升通關時效和實現無紙化。
人民幣結匯:
11月12日,央行發佈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近期與英格蘭銀行續簽了中英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00億英鎊。英國和中國目前的貿易結算已有超過20%的比例使用人民幣支付,英國也成為香港之外使用人民幣支付最多的經濟體。
而且,倫敦也已成為僅次於中國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
今年1月,中國與泰國續簽了中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保持為700億元人民幣。
此外,為了促進商業聯繫並減少在雙邊貿易中使用美元的必要性,中國央行與尼日利亞央行在今年二季度達成貨幣互換協議。
8月,中國央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續簽了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10月,中國央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
阿根廷央行則在11月8日宣布,已經與中國的貨幣互換協議規模再擴大近一倍,達到1300億元人民幣。
政策:
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範圍擴至6家
根據《海關總署關於市場採購貿易監管辦法及其監管方式有關事宜的公告》,海關監管方式“市場採購”貿易試點範圍已擴大至:
溫州(鹿城)輕工產品交易中心、泉州石獅服裝城、湖南高橋大市場、亞洲國際家具材料交易中心、中山市利和燈博中心、成都國際商貿城等6家市場。
市場採購貿易方式介紹:
(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為1039)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商務主管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採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美元(含15萬)以下、在海關指定口岸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
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每次在中國採購的批量不大,但是品種很多,如果每一項業務都要報關,就太繁瑣了。所以要創造出市場採購的貿易方式,既滿足了海外的中小貿易商,同時也有助於我國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具有增值稅免徵不退、歸類通關、貿易便利等諸多政策紅利,而且結算突破“誰出口、誰收匯”的限制,允許不具備進出口經營權的個體工商戶直接收匯。
目前市場採購貿易保持著快速增長,已成為外貿增長的新亮點。建議大家了解一下!
外貿數據:
10月份出口增長20.1%
10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27478億元,同比增長22.9%,增速比上月加快5.7個百分點。
其中,出口14907億元,增長20.1%,加快3.2個百分點。
根據海關統計,1-10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5.0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1.3%;其中出口13.35萬億元,增長7.9%。
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對新興和發展中市場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1-10月,我對東盟、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出口分別增長12.1%、16.5%、10.9%和9.3%。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4.8%,較整體增速高3.5個百分點,佔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至27.3%。
從商品結構看,1-10月,機電產品出口7.82萬億元,增長9.3%,佔比提高0.8個百分點至58.6%。
其中,集成電路、汽車及其底盤、手機及零件等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6.2%、13.9%和14.0%。
集成電路、計算機及部件、電動機及發電機等機電產品出口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出口單價分別增長16.8%、10.1%和9.7%。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2.56萬億元,增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