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 (Kyrgyzstan) 總統索隆拜·熱恩別科夫,簽署有關國內禁止開採鈾礦的法案
CP-MG 20200212 10:00
資料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圖片來源: Economist.com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新聞處週一發布消息稱,吉總統索隆拜·熱恩別科夫簽署有關國內禁止開採鈾礦的法案。
新聞處指出,該法旨在保護居民健康,保護環境,確保輻射安全和生態安全。該法規定,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禁止對鈾礦和釷礦進行地質勘探和開發,禁止開採尾礦,禁止向國內運送放射性原料和廢料。
YurAsia 公司在伊塞克湖州開採鈾礦引發當地居民巨大反響。三四月份爆發多次反對開採鈾礦的集會。網上已有2萬餘人簽署禁採請願書。積極分子表示,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有百餘個尾礦場正在遭到破壞,嚴重影響環境。他們認為,新採鈾企業除破壞環境外,還將影響伊塞克湖州的旅遊形象。
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在出台相關法律前」於6月初發佈採鈾禁令。 10月31日,議會通過相關法案。
新華社比什凱克12月16日電(記者關建武)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新聞局16日通報說,總統熱恩別科夫已經簽署議會此前通過的法案,禁止在吉境內勘探和開採鈾礦和釷礦。至此,這一法案完成立法程序,正式成為法律。
根據此法,為保護民眾健康以及土地、水體和動植物安全,並確保吉爾吉斯斯坦境內輻射環境安全,不得以勘探礦產資源為由,在吉境內勘探和開採鈾礦和釷礦。此外,不得從境外進口含有鈾、釷的原料和廢料。
今年年初,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克孜勒-奧姆博地區勘探鈾礦消息傳出後,吉國內爆發一系列示威活動,抗議開發鈾礦。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隨後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在吉境內勘探和開採鈾礦和釷礦。
新聞處指出,該法旨在保護居民健康,保護環境,確保輻射安全和生態安全。該法規定,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禁止對鈾礦和釷礦進行地質勘探和開發,禁止開採尾礦,禁止向國內運送放射性原料和廢料。
YurAsia 公司在伊塞克湖州開採鈾礦引發當地居民巨大反響。三四月份爆發多次反對開採鈾礦的集會。網上已有2萬餘人簽署禁採請願書。積極分子表示,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有百餘個尾礦場正在遭到破壞,嚴重影響環境。他們認為,新採鈾企業除破壞環境外,還將影響伊塞克湖州的旅遊形象。
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在出台相關法律前」於6月初發佈採鈾禁令。 10月31日,議會通過相關法案。
新華社比什凱克12月16日電(記者關建武)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新聞局16日通報說,總統熱恩別科夫已經簽署議會此前通過的法案,禁止在吉境內勘探和開採鈾礦和釷礦。至此,這一法案完成立法程序,正式成為法律。
根據此法,為保護民眾健康以及土地、水體和動植物安全,並確保吉爾吉斯斯坦境內輻射環境安全,不得以勘探礦產資源為由,在吉境內勘探和開採鈾礦和釷礦。此外,不得從境外進口含有鈾、釷的原料和廢料。
今年年初,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克孜勒-奧姆博地區勘探鈾礦消息傳出後,吉國內爆發一系列示威活動,抗議開發鈾礦。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隨後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在吉境內勘探和開採鈾礦和釷礦。
衍伸閱讀: 吉爾吉斯 Kyrgyzstan
吉爾吉斯共和國(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俄語: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吉爾吉斯(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俄語: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北邊與哈薩克相接,西邊則為烏茲別克,西南為塔吉克,東邊緊鄰中國。比斯凱克是吉爾吉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為中亞古國,吉爾吉斯歷史達兩千年,經歷各種王朝與文化。因其被山巒環繞而相對孤立,吉爾吉斯文化得以較好傳承;又因地理位置,吉爾吉斯處於多個文化交匯點。儘管眾多部落族群在吉爾吉斯居住已久,但時有外來勢力入侵統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後,吉爾吉斯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民族國家。政治體制為單一制和議會制。吉爾吉斯至今仍時有民族衝突、叛亂以及經濟問題。現為獨立國協、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同時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蘭合作組織、突厥議會和突厥文化國際組織成員國。
吉爾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中國境內吉爾吉斯族稱柯爾克孜族),其餘為烏茲別克族和俄羅斯族等民族。吉爾吉斯語為國語,而在一世紀的俄羅斯化政策影響下俄語仍使用較廣而作為官方語言。 64%人口為無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爾吉斯文化還容納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1990年代初期,由共產黨中改革派組成的吉爾吉斯民主運動(Democratic Movement Kyrgyzstan, DMK)與奧什爆發的族群衝突,造成吉爾吉斯共產黨第一書記馬撒里耶夫(Абсамат Масалиевич Масалиев)失去人民與議會的信任,各方勢力妥協後,由阿卡耶夫(Аскар Акаев),吉爾吉斯科學院的院長,在1990年10月直選中以95%高得票率當選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
1993年憲法定義政府體制為一民主共和製的共和國。行政部門包括總統和總理,國會為兩院制,司法部門包括最高法院、憲法法庭、地方法院和檢察總長。
隨著經濟惡化,1994年中期開始,阿卡耶夫逐漸轉向威權統治。接著數年,在與議會的衝突中,阿卡耶夫透過公民投票直接尋求民意支持,包括1996年2月與1998年10月的修憲以擴大總統權力與修改選舉規則。
2002年3月發生在南部阿赫昔區六名抗議任意拘捕反對黨政治人物的民眾遭警察射殺的事件,引發了全國性抗議。在民間社團和反對黨代表的參與之下,阿卡耶夫總統啟動了憲法改革進程。此進程最初有政府、民間、和社會代表的廣大參與和開放對話,產生了2003年2月投票過程有缺失的公民投票。公民投票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導致了總統擴權和國會與憲法法庭弱化。根據新憲法,在2005年的國會選舉之後,原先的兩院制國會將成為75席的單院國會。
過渡政府領導人正在發展新的治理結構並著手解決重要的憲法爭議。國家團結委員會宣布,六月將舉行總統選舉,而在其三個月之後將舉行國會選舉。
2005年吉爾吉斯政局動盪,針對議會第二輪選舉中的舞弊行為,陸續有示威活動,其訴求演變為要求政府辭職。 3月24日,上萬反對者聚及在比斯凱克要求總統以及他的政府辭職,亦即是「鬱金香革命」。總統阿卡耶夫先逃到哈薩克,最後到達莫斯科。 3月28日,吉爾吉斯新一屆議會選舉出反對派領導人、前總理巴基耶夫為政府總理,並代行總統的職責。在莫斯科的總統阿卡耶夫於4月4日辭職。
在2005年7月10日的總統大選中,巴基耶夫以壓倒性的89.4%票數成功當選總統,並於8月14日宣誓就任。
2008年12月,官方媒體公共電視廣播公司(KTRK)宣布它要求自由歐洲電臺提前遞交節目以獲許可播出。根據2005年的一項協議,KTRK應轉播這些節目。 KTRK在2008年10月8日停止了對自由歐洲電臺的轉播。此前一周,KTRK未轉播一個自由歐洲電臺的節目「不舒服的問題」,聲稱丟失了未被播放的材料,而該節目關於10月5日的地方選舉。巴基耶夫總統在2008年9月譴責這個節目偏向反對派。 KTRK稱自由歐洲電臺節目「過於消極和過於批判」。無國界記者強烈譴責了KTRK停止轉播的決定。在該組織公佈的2009年度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上,吉爾吉斯在175個國家中排名第125。在2014年度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上,吉爾吉斯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97。
2009年2月3日,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總統宣布立即關閉瑪納斯空軍基地——美國留在中亞的唯一軍事基地。 2月19日,議會以壓倒性多數(78-1)通過了政府提交的關於廢除美軍租用瑪納斯空軍基地協議基地的議案。然而,經過吉爾吉斯、俄羅斯、美國外交官的多次幕後協商之後,吉爾吉斯收回了關閉基地的決定。 6月25日,吉爾吉斯議會批准了在美瑪納斯空軍基地基礎上建立轉運中心的協議。新的合同允許美國人繼續使用該基地,然而租費從每年1740萬美元漲到6000萬美元。該基地將不再叫做「瑪納斯空軍基地」,而更名為「物資轉運中心」,只能轉運非軍事物資。瑪納斯空軍基地的性質由之前的美軍功能全面的軍事基地,轉變為只能向阿富汗運輸非致命性設備的運輸中轉中心。
吉爾吉斯是世界上二十個貪腐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08年吉爾吉斯的貪污感知指數是1.8(0為最腐化,10為最廉潔)。
2010年再次發生革命,「四七事件」與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類似,源於該國民眾對政府和總統巴基耶夫的不滿。 4月7日晚,反對派組建臨時政府,由前外長蘿扎·奧通巴耶娃擔任臨時總統。時任總統的巴基耶夫則逃到南方城市奧什。臨時政府5月19日通過法令,委任奧通巴耶娃為過渡時期總統。法令規定,過渡時期總統的任期到2011年12月31日;過渡時期總統無權參加新一屆總統選舉,吉爾吉斯合法政府將於7月10日之後組建。吉爾吉斯新憲法草案於6月27日全民公決中獲得通過,新憲法將限制總統權力,將許多權力過渡給總理。南部兩州因為族裔衝突,於6月28日至8月10日恢復實行緊急狀態。
在2011年10月舉行的總統選舉當中,吉爾吉斯社會民主黨領導人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獲勝,於12月宣誓就職,成為總統。
雖有許多來自西方,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獨立後的吉爾吉斯經濟困難重重。一開始,蘇聯貿易集團解體使市場萎縮,阻礙了國家向市場經濟過渡。政府緊縮開支,取消了大部分價格補貼,開徵增值稅。在每一方面都表現出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決心。通過穩定經濟和改革,政府試圖建立可持續增長的經濟模式。經過改革,吉爾吉斯還於1998年12月20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蘇聯解體造成廣大市場喪失,嚴重地影響了吉爾吉斯經濟。 1990年,98%的吉爾吉斯出口產品是輸往蘇聯的其他地區。所以在90年代前夕,吉爾吉斯經濟比其它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差,僅好於陷入戰爭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塔吉克。近年來,經濟有所好轉,但尚難以保持穩定的財政收入,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
吉爾吉斯以農業為經濟支柱。 90年代前期,私營農業的產品佔了總收成的1/3到1/2。2002年,農業佔GDP總量35.6%,並吸收了一半就業人口。吉爾吉斯境內多山,適於畜牧業發展,這是吉爾吉斯最重要的農業活動。主要作物包括小麥、甜菜、棉花,菸草,蔬菜及水果。羊毛、肉和奶製品也是主要的農產品。
農產品加工是工業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資也有很大吸引力。吉爾吉斯有豐富的礦藏,但缺乏石油和天然氣,這兩樣都需進口。該國的煤、金、鈾、銻和其他稀有金屬的儲量也很大。冶金是吉國重要的工業部門,政府希望能吸收外資,積極鼓勵外方提煉和加工黃金。由於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境內的山區地形,吉國可將水力發電形成的大量電力出口到國外。吉爾吉斯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有色金屬和礦石、羊毛製品和其他農產品、電力和一些工程產品。進口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化學產品、大部分機械、木材、紙製品、一部分食物和建材。它的主要貿易夥伴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德國、伊朗及鄰國塔吉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吉爾吉斯向美國出口銻、水銀、稀有金屬、和化學品,從美進口穀物、藥品和醫療設備、菜油、紙製品、米、機械、農機具和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