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規劃研究鎂業
2015年6月3日上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召開《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規劃研究》啟動會,部署開展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規劃研究工作。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作動員講話。
《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規劃研究》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承擔開展的一項重要課題。主要是深入分析“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新形勢、新環境和新要求,研究提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發展的新思路、新重點和新路徑。陳全訓指出,開展有色金屬行業“十三五”規劃研究,事關全行業發展大計,是全行業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年協會工作的重點任務,是為政府、行業、企業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體現。協會上下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規劃研究的重要意義,舉全協會、全行業之力,紮紮實實做好各項研究工作。要在分析行業“十二五”規劃落實情況的基礎上,汲取經驗教訓,確保研究內容和所提建議更加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同時還要考慮長遠,為行業“十四五”規劃預留空間,做到承前啟後。陳全訓強調,規劃研究首要的是要準確把握和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意圖。當前,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全球形勢深刻變化和產業變革,先後提出“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工業和信息化部主導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也已經發布。在規劃研究中,要把這些重大戰略決策的精神吃準、吃透,深入了解各項戰略提出的背景、涉及的內容,分析其對國家發展和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而把主要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研究工作中去。陳全訓指出,規劃研究還要適應新常態,提出適應新常態的行業發展思路和戰略措施。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頭。謀劃有色行業“十三五”發展,不能沿用過去的老思路、老辦法,必須認識、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正視行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提出具有戰略性、創新性的新思路、新任務、新目標和新措施。必須抓住當前形勢下的戰略機遇期,重點突出“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端發展、全球化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突破“產能過剩、技術水平、資源環境”的三重約束,使研究成果能夠真正引領行業在新常態下科學健康發展。陳全訓最後指出,要緊緊圍繞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的戰略目標,切實提出一批關係行業發展的重大工程,做好項目儲備。有色金屬行業未來發展,必須要把一批事關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大工程落到實處,要有支撐行業科學健康發展的項目儲備。尤其是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擴大開放的深入,國家投融資體制將發生重大變化,要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企業和專家意見,把重大工程、主要任務與強國目標緊密結合起來,為今後國家支持有色金屬行業發展提供重要依據,切實推進有色金屬工業強國建設。協會本部相關部室及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中國鎢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鈦業分會、鎂業分會、再生分會有關負責人參加研討。鎂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若干思路“十三五”期間,是鎂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由於各國“節能減排”和輕量化工程的壓力及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的推動力,對中國鎂及鎂合金高品質製品的需求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已有進一步建立固定模式或機構、最終形成成熟國際交流、運行機制的要求。由此進一步影響和帶動國內企業和應用市場。作為資源性商品而又兼備減重、節能、回收特性的金屬鎂,理當在可持續發展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經濟轉入復甦,發達國家重歸製造業,新興經濟體的持續發展,特別是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概念的普及與深化,鎂產業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我國城市建設運營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也將使鎂合金內飾件、座椅框架、高品質鎂合金車身板,變截面軋製板,寬幅鎂合金板等鎂合金鑄件、型材、板材大有用武之地。預計2015年,我國金屬鎂產量將超過80萬噸;“十三五”末,即到2020年底,我國金屬鎂產量將達到130萬噸,年均增長率超過10%。 (不超過我國鎂行業現有產能,目前其實際利用率50%左右;“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金屬原鎂產量70萬噸,而“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金屬原鎂產量將超過100萬噸。) 從國內發展環境看,鎂作為獨具國家特殊地位的戰略性資源和新型結構材料,將迎來充滿希望的戰略機遇期,在交通輕量化、新能源材料、環保產業、消費電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以及國防軍工等領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所提出的乘用車的平均燃料消耗要由2015年的6.9升/百公里降至2020年的5.0升/百公里(百公里節油率將達到27.5%!這就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每輛汽車的減重率要達到16.5%-22%!世界先進指標!)將為鎂合金零部件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此外,我國城市建設運營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也將使鎂合金內飾件、座椅框架、高品質鎂合金車身板,變截面軋製板,寬幅鎂合金板等鎂合金鑄件、型材、板材大有用武之地。 1、指導思想立足我國特有資源優勢,抓住當前重要的戰略轉型機遇期,深化改革,全方位創新,千方百計挖掘,引領、釋放“調結構”及“節能減排”、“兩化融合”的紅利,切實加強協調組織,做好產業設計,充分發揮與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特點和優勢,使具有國家行業重要戰略意義的工藝技術和項目取得工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標準化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化等方面的顯著進展或突破,全面增強鎂工業核心競爭力合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實現我國鎂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努力開拓和建設中國特色金屬鎂產業。 2、主要行業發展目標在此期間,我國鎂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比較明顯的進展,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比較明顯的改善。 (1)行業產量目標預計2015年,我國金屬鎂產量將超過80萬噸;“十三五”末,即到2020年底,我國金屬鎂產量將達到130萬噸,年均增長率超過10%。 (不超過我國鎂行業現有產能,目前其實際利用率50%左右;“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金屬原鎂產量70萬噸,而“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金屬原鎂產量將超過100萬噸。) (2)節能減排指標“十三五”期間,我國鎂工業節能減排將取得更大進展,單位產品能耗進一步降低。 2020年,我國金屬鎂綜合能耗將降到3500千克標煤/噸,相比“十二五”末,節能率近13%,平均每年節煤約50萬噸;二氧化碳平均年減排率超過17%,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30萬噸;每年平均節約用電15億度(KWH). (3)技術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研發投入爭取佔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達到2%。重點開發並推廣新型冶煉、熔鑄、合金製備等綠色高效工藝和節能減排技術;研發並規模化生產寬幅板帶材、高技術含量的型材、鑄件及鍛件等精深加工產品;突破大型關鍵性配套設備的國產化技術,開拓在生物材料領域和新能源領域的應用技術。 (4)結構調整產業佈局及組織結構得到優化,產品品質和質量基本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優化佈局,顯現產業集聚效應,鎂冶煉企業向資源、能源比較優勢明顯的西部地區轉移,將形成陝西榆林、山西運城、新疆、寧夏、內蒙古等多個冶煉原材料基地。 —--鎂深加工及應用產品企業重點集中形成長三角、朱三角、重慶以及環渤海地區、東北地區和中原地區等多個加工基地。 —--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向規模化發展,爭取在“十三五”末,鎂合金精神加工產品產量達到60-70萬噸,培育至少10家產量規模超過2萬噸的鎂合金精深加工企業。同時,推動冶煉企業優化升級,積極引導企業向大型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在“十三五”末培育6家以上產量超過5-10萬噸的上規模、上水平、真正實現信息化生產與管理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提升我國鎂冶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深化產品結構調整,積極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和延伸。 “十三五”期間,鎂工業將大力推進鎂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轉變,重點滿足汽車、軌道列車、高鐵等交通運輸用大型、多孔、異型、空心鎂合金型材,高品質鎂合金車身板,變截面軋製板,大型鎂合金壓鑄件及寬幅超過1500mm鎂合金板材;重點滿足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用高強、高韌、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的鎂合金板,大規模鍛件、型材,大型複雜結構鎂合金焊接件;重點發展特種性能的鎂合金功能材料。
台中市中區民族路64號9樓之8
9F.-8, No.64, Minzu Rd. Central Dist., Taichung City 40041 Taiwan (R.O.C.) |
TEL:+886-4-2326-9266
FAX:+886-4-2326-9236 PHONE:0905-130-150 E-mail:webber9999@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