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高雄港貨櫃吞吐量增速扭負為正,全年排名有望提升
CP-MG 20180720 13:00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航運界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SQC
高雄港去年貨櫃量表現「拉尾盤」,去年12月重返站上90萬TEU(20呎貨櫃),一舉推升全年達1027萬TEU,雖年減幅1.9%,但為第四年坐穩千萬TEU大港地位,展望今年櫃量將力拼平盤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雄港去年的全球貨櫃港排名則出現變化,被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和大陸廈門迎頭趕上,由原本第13大下跌兩個名次,掉到第15大。
台灣港務公司指出,前兩年,對高雄港營運是艱辛的一年,先有韓進海運倒閉和美國總統輪船(APL)被達飛海運併購,接著海運聯盟重組為三個新聯盟,為市場發展投下諸多變數。
像陽明結合赫伯羅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川崎汽船組成「THE聯盟」,以及由長榮,中遠集團,達飛航運,東方海外合組的成立「海洋聯盟」,分別自去年4月開始上路,擴增東南亞直靠北美航線,導致部分貨源不再來高雄港轉運。
在此同時,以廈門為主的大陸港口為成為千萬TEU大港,採取免收吊櫃費(THC)等措施,對高雄港爭取中轉櫃也造成強大威脅。
以高雄港去年每個月貨櫃量變化來看,3月份達到93.57萬TEU的高點後,後續各單月普遍維持在80多萬TEU。
對此,高雄港在上季初緊急啟動千萬TEU保衛大作戰,除原有的基本量,增量,到港艘次增加及藍色公路等獎勵補助措施外,鎖定長榮,陽明,萬海,APL,東方海外和南韓現代等六家租用碼頭航商,祭出合計約5000萬元的加碼獎勵方案,吸引業者們提高轉口量。
獎金誘因下,為亞洲地區在年底前均有一波銷美出貨的高峰帶來加乘效益,讓12月貨櫃量重新回升至90.1萬TEU,創九個月來最高,月增4.7%;同時推升全年貨櫃量達1027萬TEU,僅比前年的1046萬TEU稍減,為歷史第三高。
其中,國籍兩大航商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貢獻最大,以擁有六座碼頭的長榮來說,去年共交出361萬TEU的亮眼成績,較前年的339萬TEU成長6%;擁有五座碼頭的陽明也不遑多讓,全年貨櫃量為219萬TEU,比前年的212萬TEU增加3.3%。
港務公司分析去年進出口貨櫃量和轉運貨櫃量消長情況,前者大致上維持平穩,不過後者比前年減少約30萬TEU,全年為476萬TEU,減幅5.9%,今年正進一步對症下藥,啟動更具吸引力的補助作法。
港務公司主管說,今年將提高獎勵金預算達4至5億元,不同於去年,重點是依據各航商遠近洋航線操作定位和需求不同,以及在各海運聯盟所扮演的角色,重新設定補助方式。
例如提高各航商增加櫃量的補助金額度;其次,也加碼新航線開闢的獎勵,要讓長榮,陽明,萬海三家國輪業者和外籍航商更有意願把貨櫃拉來轉運,希望高港今年能繼續站穩千萬TEU大關之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雄港去年的全球貨櫃港排名則出現變化,被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和大陸廈門迎頭趕上,由原本第13大下跌兩個名次,掉到第15大。
台灣港務公司指出,前兩年,對高雄港營運是艱辛的一年,先有韓進海運倒閉和美國總統輪船(APL)被達飛海運併購,接著海運聯盟重組為三個新聯盟,為市場發展投下諸多變數。
像陽明結合赫伯羅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川崎汽船組成「THE聯盟」,以及由長榮,中遠集團,達飛航運,東方海外合組的成立「海洋聯盟」,分別自去年4月開始上路,擴增東南亞直靠北美航線,導致部分貨源不再來高雄港轉運。
在此同時,以廈門為主的大陸港口為成為千萬TEU大港,採取免收吊櫃費(THC)等措施,對高雄港爭取中轉櫃也造成強大威脅。
以高雄港去年每個月貨櫃量變化來看,3月份達到93.57萬TEU的高點後,後續各單月普遍維持在80多萬TEU。
對此,高雄港在上季初緊急啟動千萬TEU保衛大作戰,除原有的基本量,增量,到港艘次增加及藍色公路等獎勵補助措施外,鎖定長榮,陽明,萬海,APL,東方海外和南韓現代等六家租用碼頭航商,祭出合計約5000萬元的加碼獎勵方案,吸引業者們提高轉口量。
獎金誘因下,為亞洲地區在年底前均有一波銷美出貨的高峰帶來加乘效益,讓12月貨櫃量重新回升至90.1萬TEU,創九個月來最高,月增4.7%;同時推升全年貨櫃量達1027萬TEU,僅比前年的1046萬TEU稍減,為歷史第三高。
其中,國籍兩大航商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貢獻最大,以擁有六座碼頭的長榮來說,去年共交出361萬TEU的亮眼成績,較前年的339萬TEU成長6%;擁有五座碼頭的陽明也不遑多讓,全年貨櫃量為219萬TEU,比前年的212萬TEU增加3.3%。
港務公司分析去年進出口貨櫃量和轉運貨櫃量消長情況,前者大致上維持平穩,不過後者比前年減少約30萬TEU,全年為476萬TEU,減幅5.9%,今年正進一步對症下藥,啟動更具吸引力的補助作法。
港務公司主管說,今年將提高獎勵金預算達4至5億元,不同於去年,重點是依據各航商遠近洋航線操作定位和需求不同,以及在各海運聯盟所扮演的角色,重新設定補助方式。
例如提高各航商增加櫃量的補助金額度;其次,也加碼新航線開闢的獎勵,要讓長榮,陽明,萬海三家國輪業者和外籍航商更有意願把貨櫃拉來轉運,希望高港今年能繼續站穩千萬TEU大關之上。
碼頭擴建衝刺轉口運量:
迎合長榮海運將有11艘1.8萬TEU等新船隊彎靠需求,台灣港務公司繼完成其所租用的高雄港115至117碼頭浚深後,目前正斥資37億元進行碼頭貨櫃場擴建,最快今年底完工,有利轉口貨櫃量增長。
台灣港務公司指出,身為國內貨櫃航商龍頭的長榮長期來一直把高港做為母港,因應市場發展,其在2015年年首次佈局1.8萬TEU船隊,與日本船東正榮汽船株式會社簽租11艘1.8萬TEU新船,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始分兩年交付。
接續,長榮在上個月並進一步宣布將承租12艘,並訂造八艘合計20艘1.1萬TEU貨櫃船。
對於上述大型新船到港,高港正為其打通其所租用的115至117號三座碼頭的任督二脈;首先在碼頭浚深方面,歷經花費11億元,年前已完成工程,水深由原本的14公尺加深至17.6公尺,可迎合新船靠泊需要。
其次,有鑑於該三座碼頭的貨櫃轉運調度量將大增,其後線貨櫃場場地未來勢必不敷使用,目前正展開擴建工程。
港務公司表示,該貨櫃場擴建工程總經費為37億元,採填海造陸施工,預計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上半年可完工。
屆時,場地面積可由93.69公頃增至121.54公頃,新增27.85公頃,多出約30%的利用空間。
另外,針對現有填海造陸地區尚有193艘漁船筏停泊情況,港務公司同時闢建新地點容納,可順利將用地交付給長榮進行建置。
拖船業務招標費率創高:
針對高雄港前鎮河以北的港區拖船業務,台灣港務高雄分公司重新完成招標,由高雄港勤以繳交營收總金額38%的管理費得標,創全台港口拖船業務民營化以來新高,將自3月接手營運。
高雄港務分公司表示,高港拖船作業是以前鎮河劃分為兩個區域,前鎮河以南,自二港口進出的船隻由旗下的台灣港勤負責。
而前鎮以北,自一港口進出的船隻原本有二家民營業者營運,但考量舊港區碼頭轉型開發及洲際二期碼頭興建完成後,由一港口進出的船舶艘數將減少,面對市場規模隨之縮減,因此,此次重新招標案改採為一家業者經營。
而標案總共有三家業者投標,以繳交營收總金額佔比做為管理費進行競標,包括高雄港勤公司出價38%,永康船舶公司出價36.8%,瑞柏港勤公司出價31.6%,審查結果由高雄港勤得標,經營權為五年(另含五年的優先續約權)。
高雄港勤總經理顏銘傳表示,該公司依規定已完成履約保證金繳交,並與高雄港務分公司簽約,預計今年3月1日正式投入經營。
對於未來營運,除自有的兩艘3200匹馬力和一艘4500匹馬力拖船外,將再向高雄港務分公司承租兩艘1800匹馬力,以及各一艘2400匹3200匹馬力拖船,無縫接軌為航商進行拖船作業。
高雄港今年貨櫃吞吐量擺脫衰退陰霾,前六月累計集裝箱吞吐量由負轉為正成長。
各海運聯盟因應美中貿易戰所採取的航線削減並未波及高雄,陽明等正啟動旺季攬櫃衝刺,港務公司也有意伺機推加碼獎勵,挑戰刷新歷史次高紀錄。
據了解,高雄港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比去年全球排名第13大的廈門港多出9萬TEU,若下半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今年在排名上可望由第15大上升一個名次。
台灣港務公司表示,重新洗牌的三大海運聯盟去年上路後,發現普遍有增加東南亞港口直靠北美航線的作法,造成高雄港轉口集裝箱流失,加上中國大陸港口頻頻搶櫃情勢,今年初下重金獎勵船東,來穩住基本盤。
從高雄港首季貨櫃量來看,交出256萬TEU成績,比去年同期的361萬TEU,減少2.1%,分析原因是去年各船東配合聯盟重組,在首季大舉增加船班,趕出貨,進而造成基期太高。
不過,進入第2季,對船東的獎勵措施逐步發酵,單月集裝箱吞吐量開始出現成長,繼5月的90.49萬TEU創下歷史次高,6月交出86.5萬TEU,年增率2.9% ,推升前六月貨櫃量至518.38萬TEU,相較去年由前五月的衰退轉為成長。
港務公司指出,面對美中貿易戰升級,各海運聯盟7月開始有縮減航線對策;像“2M聯盟”暫停中國華東,華南 -
美國西南岸的一條航線操作陽明參與的“THE聯盟”撤掉一組泛大平洋航線;至於長榮參與的“海洋聯盟”也傳出將取消一條美西線消息。
上述航線都以中國大陸港口為主,彎靠高雄港的航線不受影響,分析隨著7月步入船公司貨載旺季,對港口集裝箱吞吐將出現消長效應。
陽明指出,THE聯盟現各有二條美西,美東,地中海和一條北歐線正常彎靠高雄港,旗下的高明公司正加緊向聯盟夥伴爭取櫃源。
其中,商船三井原本以香港作為中轉站,成本考慮下,開始大量把櫃子運來高雄港轉運。
至於中國大陸的二線港口,東南亞菲律賓和越南等轉口櫃也是下半年著力重點,希望今年作業量能創下180萬TEU新高,年增6.5%。
港務公司表示,內部正盯緊貨櫃量變化,針對船東獎勵措施各項目分析效益,不排除啟動加碼行動,訂下今年集裝箱吞吐量目標一定將超越去年的1027萬TEU,同時挑戰2016年的1046萬TEU歷史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