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3.0 美國欲阻中國稀土壟斷 恐闢新貿易戰
CP-MG 20180521 08:00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江昱蓁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美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18日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下令對國防產業的調查業已完成,待內閣各單位簽署後,可於未來數週內上路。
由於中國在稀土市場中占壟斷地位,為保護美國國防產業,川普可能祭出措施打破「中」方獨占的局面,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新戰場。
報導中指出,這次審查為有史以來國防製造與生產鏈最完整的檢視。
調查對象包括政府機構、供應鏈上的大小廠商,以及所有使用外國物資生產的兵器。
「美國優先」 保護國防產業 報導中分析,有鑒於稀土對美國國防產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中共在稀土市場中的主導力量,加上「中」方投資數10億美元(約新臺幣300.97億元)在美國科技公司上,中共可能在報告中占絕大部分篇幅。
外,由於「美國優先」在川普政府佔有重量級地位,加上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洛主導審查報告,「Breaking Defense」預測美方恐會採取行動,以打破中共對稀土的壟斷與對美國高科技企業的投資;然而,這勢必在美「中」貿易戰中,開闢另一戰場。
倚賴中國稀土已成國安問題 事實上,五角大廈4月便警告美國國防工業對中共稀土的依賴,已達驚人的程度。
根據美國國會稽核處(GAO)2016年的報告,美國國防產業對中共稀土的倚賴達100%,成為「國家安全的根本問題」。 因此,川普於2017年12月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內閣在2018年6月前提交「減少依賴外國礦產」的戰略報告。「Breaking Defense」研判,美企圖打破中共在採礦與鎵、鍺等礦物的獨占。 儘管美國國內也能開採、生產稀土,但受限於國內法規的限制,以及中共大量開發的舉動,美國國內稀土生產已嚴重萎縮。雖然雙方差距難以在短期內縮短,但政府可透過直接投資與研發,帶動下一代技術的創新,進而縮小供應鏈的落差。
稀土—人民幣—美債 中美貿戰三大「死橋」
中美貿易戰已進入3.0階段,中國如何應對惹關注中國對美禁售稀土建議,高唱入雲中國難用稀土打痛美國,因有其他稀土進口來源
中美貿易戰似乎已進入3.0階段,美國試圖制裁中國的手段繼關稅和投資後,再新增多一項——科技禁令。
中國民間和體制內的專家,紛紛估計中國將出什麼招數反擊,其中除拋美債、貶人幣,近日再多一項被熱議,就是禁止中國稀土出口美國。
但關鍵是:這真的可行嗎?如果說上述三招是中美貿戰中的三大餿主意,實在不為過,因此相信中國政府會謹慎地審視這些建議。
一)禁售稀土
稀土是17種稀有化學元素(礦物)的合稱,是許多高科技產品、甚至導彈等高端武器的生產材料之一。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稀土出口國。有人認為,稀土作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如禁止向美國出口,無疑是斷了美國工業口糧。但要注意的是,先不說此舉是違背世貿紅組織的基本規則,中國就算真的禁運,真的能製造美國「稀土慌」嗎?就短期而言,由於過去多年,中國稀土價格極其廉價,美日及歐洲地區已囤積了大量的稀土,中國禁運,美國未必立即斷糧。
就長期而言,擁有稀土的國家其實不止中國,就在上周,一份刊於《科學報告》的日本研究指,日本最東端珊瑚島南鳥島周邊海底大規模稀土金屬礦,部份元素更可供應約 780 年,團隊形容金屬礦蘊藏量之多可「半無限向全球供應」。
美國長遠可向日本、蒙古國等地購入稀土作填補。中國「稀土牌」未必打得響。
況且,正如內地經濟學家馬光遠說,「稀土牌」打不痛美國,美方卻有不少武器可反擊。「不要忘了,全國互聯網其實控制在美國手裡。
全世界總共有的13台根伺服器,1個為主根伺服器和9個輔根伺服器都在美國,歐洲2個,日本1個。美國其實通過控制根伺服器控制了全球互聯網,我們玩得起嗎?」
二)貶值人民幣 有人說,中國可用人民幣貶值催谷出口,對付特朗普。
但這一招基本不可行,因為中國一旦拿出匯率武器,這意味著貿易戰將升級成為金融戰,勢必導致特朗普的巨大反彈。
特朗普政府可以中國操控匯率為由,加碼打擊中國。而且,如果中國真的通過貶值來應對,勢必引發資本外流,這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安全,基本等於飲鳩止渴。
三)拋售美債
這一招以前已有許多人討論過,儘管拋美債可能令美國金融短期「震一震」,但中國要付出的代價可大;美債一波動,持有不少美債的中國難道可獨善其身?自己也會立馬損失數十億美元以上,根本是「搬石自己砸腳」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公布的2018年2月數據顯示,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較上月增加85億美元至1.18萬億美元,增持量為6個月來最多,仍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好明顯,中國政府沒有一如許多「專家」所言,做出拋美債的愚蠢行為。
稀土戰略、人民幣貶值和拋售美債,無疑是中美貿易戰迄今為止,三個最似是而非的餿主意。貿易糾紛還是要依靠對話和理性去解決。
什麼重要產品需要稀土?
幾年前一向被外界認為個性堅韌的日本首相菅直人,為何甘冒著國內民眾的不滿,屈從於中國的要求?
為什麼一向在釣魚台主權爭端保持低調的美國,這次會跳出來聲援日本?美日政府擔心的是什麼?禁運稀土到底有多大威力?
一點也不誇張,如果沒有稀土,日本高科技工業將幾近全面停擺;而你可以想像,當供應全球高性能零組件的日本經濟陷於停頓時,將對國際經濟帶來多大的衝擊?這是一場牽一髮動全身的國際經濟爭端,連台灣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日本所需的稀土礦源,八成從中國進口,這也是中國之所以把稀土作為與日談判籌碼,並能獲勝的關鍵。
以豐田汽車賣得嚇嚇叫的量產油電混合車「Prius」為例,從傳動軸、電池、煞車系統、直流馬達,到排放廢氣淨化部分,每個區塊都必須使用稀土,整輛車稀土產品用量接近三公斤。當然,稀土並非沒有替代品,就汽車淨化廢氣的觸媒來說,如果利用白金,也可以達到極好的淨化效果。
但是白金價格一公克約三千日圓到五千日圓,若汽車廠商同時使用稀土中的氧化鈰和氧化鋯,就可以減少五分之四的白金用量;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稀土,汽車成本勢必大幅上揚。所以,價格幾百萬日圓的汽車,可能會因為只缺了一百日圓的稀土,而被迫停產。
中國宣布禁售稀土給日本後,豐田立刻跳起來,因為沒有稀土等於油電混合車「Prius」就會玩不下去。
此外,Panasonic社長大坪文雄等重量級企業人士,也一致呼籲日本政府要盡快解決稀土問題,甚至說出「只要買得到稀土,再貴也要買」。稀土在產品端上應用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不只是電動車,我們每天出門必帶的手機、工作上操作的電腦、聽音樂使用的MP3等產品中都含有稀土。事實上,從日常用品到高端科技,如汽車、半導體、LCD、LED、太陽能、被動元件、化妝品、照相機、農業、畜牧業等,都少不了稀土。沒有稀土,手機就無法從早期的「黑金剛」變成現在的超薄型且多功能機種;
沒有稀土,電風扇就不能進化成為頗富設計感的無扇葉電風扇。
國內鑽研磁性領域超過二十五年的中正大學教授張文成,給稀土的定義是「稀土看似不重要,但是不能沒有它」。
短短幾個字,點出稀土的關鍵性。張文成說,與銅、鎳等金屬相比,稀土元素往往被忽略,但其實只要一點點,就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
「好比煮一碗湯,裡面若沒有放鹽,整碗湯就難以下嚥,稀土元素的角色如同鹽巴一般。」因此,稀土元素又被稱為「工業味精」或是「工業維生素」,雖然不起眼,卻扮演提味與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
中國的盤算 視為戰略物資早在七年前 即開始調降出口量 稀土產量和消費高居全球首位的中國,自然深知稀土在現代經濟的戰略價值。
早在八○年代,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誇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已把稀土定調為「戰略物資」。
而素有中國「稀土之父」之譽的徐光憲也明白指出:「沒有稀土,美國就打不贏波斯灣戰爭。」波灣戰爭中,美國使用的愛國者導彈,因為使用釹鐵硼、釤鈷這些稀土材料,才做出能夠精準命中目標的導航系統。
含稀土的炮彈能夠打穿裝甲車,反之,裝甲車外殼如果含有稀土,普通的炮彈就打不穿。
因此,美國國防部和日本防衛廳,都已將十七種稀土元素裡的十六種當作戰略元素,在軍事上,一共三十五種的戰略元素,稀土就占將近一半。
自二○○三年開始,在意識到稀土將是未來軍事和產業戰略關鍵物資的情況下,中國已對稀土出口實施配額政策,出口量從當年的六.六萬噸,一路下降到一○年的三萬噸左右,出口量大幅削減一半以上。
中國「惜售」稀土,企圖把珍貴的資源留在國內,準備在新一輪的產業競賽中,跑贏其他國家。
中國公布的「十二五」規畫中,就將發展新能源產業列為重要一環;從新能源產業角度來看,與其說稀土啟動各國爭奪戰,倒不如說是一場「新能源大戰」即將開打。撇開國防軍事不說,在全球未來的產業競爭中,風力發電和電動車將是其中二大項目,而恰巧的是,這兩項新能源大戰,稀土都扮演關鍵的角色。以中、美同時宣示大力發展的風力發電來說,稀土也發揮著關鍵的地位。
一部風力發電機約需使用六百公斤的稀土,而有「永磁之王」之稱的釹鐵硼,更是直流式馬達最關鍵的原料
一旦中國降低稀土出口量,美國的風力發電夢成本勢必增加,並因而拖延整體風力產業的發展。根據中國平安證券的預估,一○年,全球風力發電機所需要的釹鐵硼約人民幣三十八.五億元,到一四年將提高到一二九.四億元,增幅二三六%。至於電動車的成長速度更是驚人,預計一○年,中國電動車所需的釹鐵硼,其市場規模約人民幣五二○○萬元,到二○年將遽增至二○八億元,增幅高達三九九倍。/管制出口、限制開採/拿現金排隊都不一定能買到
中國從○六年開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控制開採總量的政策,已造成稀土價格一路攀升。其中,金屬釹價格在短短一年半間,漲了四.四倍;缺貨時,甚至必須拿著現金到礦區排隊,卻還不一定買得到稀土。
儘管全球金融海嘯,曾讓金屬釹價格打回起漲點,但隨著稀土爭議日益受到矚目,以及電動車與風力發電題材的發酵,近年價格又已超越前波高點。根據中國最大的稀土公司包鋼稀土公布最新的售價,其中氧化釹每噸內銷價為人民幣三十一.五萬元到三十一.八萬元,外銷價每噸還要加上人民幣十二萬元到十七萬元,幾乎加了快五成的價格。中國金元證券預估,釹鐵硼價格還有上漲一二○%的空間。
一年前,汽車淨化廢氣觸媒用的氧化鈰,價格僅人民幣七、八元,還比不上市場上每公斤十元的五花肉,今年氧化鈰每公斤已達二十五元。
在中國降低外銷量、課徵出口關稅下,正刺激著稀土價格往前衝,美國《投資者商業日報》甚至用「印鈔機」來形容稀土,說明了擁有稀土,無疑是擁有源源不絕的搖錢樹。 /效能低 替代方案絕非首選/短期內價格上漲將是必然趨勢 中國之所以在稀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蘊藏量占全球儲量的三分之一,達三千六百萬噸外,產量更占全球總量的九十七%
因此,中國在稀土的一舉一動才會牽動著全球各經濟體的神經。事實上,除了中國外,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甚至是越南都有不錯的稀土礦值得開發;但在九○年代,開發國家的稀土礦在環保問題及不敵中國低價競爭下,紛紛關閉。
美國唯一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Mountain Pass),也在十年前停止開採。「稀土」之所以被稱為稀土,是因為原礦中的含量非常低。一個平均含量三%以上的稀土礦,已經可以稱之為富礦了;換算起來,要提煉出一噸的稀土產品,就要挖掘三百噸的礦土,而每開採一噸稀土,就要破壞二百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三百平方米表土,造成二千立方米砂,以及每年一萬二千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是一個汙染非常嚴重的行業。一般而言,
稀土礦要經過水洗、分離與提煉三個步驟,才能篩選出稀土元素。
首先,採用類似「淘金」方式,利用礦和泥土比重不同的特性,透過水洗的方式,把稀土礦篩選出來
接著,進行分離,利用不同的強酸對原礦進行溶解,產生出來不同的鹽,再根據不同鹽的溶解度,慢慢地把不同的元素區分開來
第三步,就是進行提煉和製造,各家公司將礦石中的元素添加上其他不同的元素,形成「獨門配方」,是各公司的最高商業機密,也是稀土生產環節中附加價值最高的部分。
目前,稀土配方粉末的專利權大都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
「如果說,稀土原礦的價值是一的話,經過分離後的價值就會晉升到十,到第三道手續變成配方粉末後,價值就可能跳躍到一百。」徐光憲如此詮釋稀土的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