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驚動歐美各國,全球環境問題洋垃圾該如何解決?
(附中國海關4類24項洋垃圾禁止清單)
CP-MG 20180327 12:00
資料來源:前瞻網、百度百科、第一財經
圖片來源:搜狐、廣州海關
2018年1 月1日,中國政府正式禁止洋垃圾進口
何謂四類24項洋垃圾:
反應最為激烈的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
進口固廢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允許進口的固體廢物,加工過程中沒有毒害
第二類是限制進口,包括塑料、廢五金等,循環利用過程中會釋放有毒物質,需要環保部門的進口批文才能進口
第三類是禁止進口的,主要是廢舊電腦、電池、手機、線路板、打印機等(俗稱電子垃圾)
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就是全球垃圾進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超過50%的塑料垃圾,都被賣到了中國。
但是,今年這一局面這在迅速發生變化:從2018年開始,中國正式開始禁止24種不同類型的垃圾入境。這項最新嚴苛禁令意味著,過去40年中國作為全球最主要垃圾接收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全國海關已經展開了為期一年的打擊走私“國門利劍2017”聯合專項行動,其中一項稽查重點就是針對走私“洋垃圾”。
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海關都查獲過走私洋垃圾案件。
上個月,汕頭海關在汕頭、深圳、廣州、惠東等多地同時開展查緝行動,一舉摧毀一個利用他人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走私廢塑料、廢五金等固體廢物進境的犯罪網絡團伙,現場查扣廢塑料、廢五金2000多噸。這也是該關成立以來查獲的最大一宗廢物走私案。同樣是上個月,濟南海關隸屬淄博海關在對一批進口造紙原料實施查驗時,發現其中混有大量雜物,當即對其進行封存。經相關部門進一步檢疫確認,該批進口貨物不符合《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最終對這73.9噸超標造紙原料辦理退運手續,3個40尺集裝箱超標造紙原料被退回出口國。
近日廈門海關還查獲一起洋垃圾走私案,海關關員查驗時發現,廈門某公司申報進口的“牛皮革”均為紅褐色和棕黃色的條狀牛皮角料,並無形狀規整的整張牛皮。經專業機構鑑定,這些牛皮邊角料屬於我國禁止進口類固體廢物,共計16.16噸。
繼英美“遭殃”之後,德國也已經表示受不了“垃圾山”的困擾
1月6日,有法媒援引德國西南廣播電台的報導稱,中國對外來垃圾說不,給德國帶來了巨大問題。 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就是全球垃圾進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超過50%的塑料垃圾,都被賣到了中國。
中國禁止“洋垃圾”也並非一時的考慮和動作:
- 2013年,中國發起“綠籬專項行動”,加強固體廢物監管、遣回不符合標準的“洋垃圾”;
- 2017年3月,代號“國民利劍”的行動再次收緊了對洋垃圾的督查;
- 2017年7月,中國政府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不再接受包括廢棄塑膠、紙類、廢棄爐渣與紡織品等在內24項固體垃圾;
- 2018年1月1日,“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
- 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對美國和歐盟一些垃圾出口大國而言,大量垃圾突然沒有了“接盤俠”,垃圾無處可去的恐慌已經迅速蔓延和發酵。
中國的翅膀扇了一下,立刻在歐美引發海嘯。
歐美多家外媒用“Chaos ”和“Mess”(混亂)來形容他們的現狀。
中國“洋垃圾”禁令影響在全球的擴散,讓生產垃圾最多的發達國家不得不開始反思垃圾處理和環保問題。
美國:廢棄物是對華第六大出口項 五分之一貿易受“威脅” 自去年9月“洋垃圾”禁令開始生效,美國便開始感到岌岌可危。
9月11日,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發表一篇文章,大標題赫然寫著:“中國緻美國:請停止給我們運送垃圾”。對於中國政府為改善環境和保護人民健康作出的這一決定,美方認為其“威脅了”美國的出口貿易,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宣稱,將與中方的禁令“作鬥爭”。 據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ISRI)統計,2016年中國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廢舊金屬製品、19億美元的廢紙(共計1320萬噸)和4.95億美元的廢塑料(142萬噸)。
巨大的出口額催生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ISRI主席羅伯特·魏納稱,美國有15.5萬個工作崗位都依賴於美國對中國的垃圾出口。 另據CNN報導,廢棄物占美國對華第六大出口項。 ISRI估計,這次大約五分之一的貿易都受到了“威脅”。
美國廢料回收行業協會表示,美國去年廢料出口總額為165億美元,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美國去年出口的廢紙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最終都到了中國,而廢塑料中則有超過40%都以中國為終點。
2018年三月美國總統川普簽署「301 調查」備忘錄,要對中國價值高達 600 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後,當天,美國貿易代表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 貨物貿易委員會上,要求中國取消「洋垃圾」進口禁令。
金融界援引路透社報導,在 3 月 23 日舉行的 WTO 貨物貿易委員會 (Council on Trade in Goods) 會議上,美方代表表示,中國對於可回收品的進口限制已經極大地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要求中國取消對「洋垃圾」的進口禁令。
2017 年 7 月 18 日,中國以「高污染」為由已下令禁止「洋垃圾」進口,包括分別是來自生活源的廢塑膠 (8 種)、未經分揀的廢紙 (1 種)、廢紡織品原料 (11 種) 和釩渣 (4 種) 等 4 大類 24 種。此一進口禁令已經從 2017 年 12 月 31 日起執行,到 2019 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近 10 年來,中國平均每年進口固體廢物規模超過 5 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之一。據海關總署 3 月 23 日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 2 月廢金屬進口為 44 萬噸,其中廢銅為 13 萬噸、廢鋁為 12 萬噸。
在 3 月 23 日的 WTO 貨物貿易委員會會議上,美國代表指出,中國對於可回收品的進口限制已經極大地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廢金屬不是回收再利用,而是廢棄一途。明確提出要求中國立即取消進口禁令,修改目前的做法。並指控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有違 WTO 義務。
中國代表表示,中國會考慮各國的態度,但每個國家都有處理廢品的責任。作為進口大國,中國須限制廢品進口,以維護國內環境。
美國代表則說,美方清楚中國環保方面的疑慮,但北京方面的做法似乎產生了與預期不同的反效果,而且規定變動太快,產業來不及調整。
根據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 (ISRI) 的統計,2016 年中國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 56 億美元的廢舊金屬製品,19 億美元的廢紙 (共計 1320 萬噸) 和 4.95 億美元的廢塑膠 (142 萬噸)。
如此巨大的出口額也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美國有 15.5 萬個工作崗位都依賴於美國對中國的垃圾出口,這些工人平均年薪高達 7.6 萬美元,貢獻的稅收總計達 30 億美元。因此,ISRI 表示,中國的進口禁令會直接衝擊垃圾回收行業。
失去中國這一最大買家,不少美國垃圾回收公司努力尋找替代者。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市場那樣吸納如此大量的可回收垃圾。美國回收系統的工作人員承認,經常會在可回收廢紙的垃圾桶內發現玻璃瓶、油氈、手提包、甚至毛衣這樣的不可回收物。
以往,二次分揀工作都由中方完成,費時費力不說,還存在環保風險。有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此次大幅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將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 0.5%,這對美國回收業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英國:依賴向中國出口20多年 或暫轉向越南 新年伊始,英國官員和各大媒體集體發聲——“英國馬上就要面臨塑料廢物的堆積問題。” 綠色和平組織的路易絲·艾奇將矛頭對準了英國政府,“政府不斷推延決策,推卸責任,搞得我們一團糟。
” 英國現任環境大臣邁克爾·戈武(Michael Gove)也因應對塑料垃圾問題反應不及時而被媒體圍攻,自己不得不出面道歉承認錯誤。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對海關數據的分析顯示,英國公司自2012年以來向中國和香港運送了超過270萬噸塑料廢物,佔英國廢塑料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
據英國廢物處理行業估計,英國目前出口到中國供回收利用的塑料廢物中,將有一半左右因為不符合中國的新標準而將受到禁令影響。
英國回收協會首席執行官Simon Ellin表示:“我們已經依賴中國回收塑料垃圾20年了,現在,人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打擊……是我們這個行業的一個轉折點,”他說,“我們長時間以來一直依賴中國處理我們的廢料……55%的紙和25%的塑料(都由中國處理)。
目前,英國正在思考垃圾的未來去向,短期做法是將廢物出口到越南和印度,但這些國家能夠接受的規模有限,如果庫存堆積、填埋和焚燒還將面臨一系列環境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2日稱,目前一切還沒有定論,還不清楚英國將如何達成這種長期目標,以及如何解決中國禁令帶來的短期危機。
德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塑料垃圾80萬噸
據德國西南廣播電台報導,德國運往中國的垃圾主要是塑料,每年達80萬噸,約佔德國塑料垃圾的1/7。每噸塑料垃圾,中國支付約200歐元。
《赫芬頓郵報》爆料的數字更高,說運往中國的塑料垃圾約為150萬噸,超過了德國塑料垃圾的一半。除此之外,德國還往中國出口電器垃圾和廢紙。
德國喜歡用塑料包裝。 90年代至今,德國人的塑料垃圾從160萬噸增加到了約300萬噸,幾乎翻了一番。依據該國包裝法,其目前的塑料垃圾只需36%加以回收利用。
瑞士的《聯邦報》也報導稱,"2016年中國從全球收購了大約730萬噸塑料垃圾。從德國運往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垃圾就有150萬噸--這是德國該類別垃圾總量的一半以上。當然也有垃圾來自瑞士。具體的數量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每年瑞士消耗的塑料製品有大約100萬噸,其中78萬噸最終都進了垃圾場。其中只有大約10%進行了回收利用
歐盟:
號稱世界文明中心的歐洲,一邊高呼環保,一邊卻產生著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垃圾。歐盟40%的塑料垃圾都是出口中國。
澳洲:
也為中國的新禁令感到束手無策。中國每年從澳大利亞就有進口61.9萬噸的回收材料,價值5.23億美元。這些垃圾大多從香港口岸上岸,隨後運往中國內地的南方垃圾處理站。人們在深圳電子垃圾海洋裡看到的廢品,有相當一部分就來自澳大利亞。
另據新西蘭環境部披露的數據,新國去年向中國出口的垃圾總價值達到2100萬紐幣(9000萬人民幣),總重量達到5萬噸。面對無路可去的垃圾,新西蘭垃圾回收部門只得另想辦法。可是對於國土狹小的新西蘭來說,國內的土地難以利用,外界的接盤俠也很不好找。
加拿大:
加拿大廣播公司11月3日報導稱,隨著中國不再需要來自魁北克的可回收材料,這個加拿大省份正面臨再循環危機。報導稱,魁北克收集的可回收材料中,有60%出口到中國。
日本:
日本也是中國廢棄塑料和廢紙的主要來源國。
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引起世界"塑膠料"大變動
中國的“洋垃圾”禁令也可能會在中短期內給全球帶來來巨大影響。
例如導緻美國塑料生產行業加大產量。美國化工協會稱,該行業已經決定投資1850億美元擴大產能,應對來自中國因禁令而可能增加的需求。
這就意味著,世界上的塑料產品反而會更多而不是減少。同理,其他需要用到的原材料需求也將上漲。
英美兩國的塑料垃圾回收處理進度如何,他們將採取哪些措施來應對這些垃圾?
美國:
由於之前的垃圾一直都是出口中國,美國相應的垃圾回收基礎設施建設不是十分充足,中國的“垃圾禁令”實施後,美國的塑料垃圾失去了最大的處理方向,成堆的塑料垃圾和其他垃圾一起,正在潮水般佔領各個垃圾回收站,而美國本地垃圾處理能力和再回收能力不足以應對龐大的“垃圾堆”。
英國:
據不完全統計,英國每年55%的塑料垃圾都是出口中國,而中國實施了禁令之後,英國人也慌了。因為英國人和美國人一樣,處理那些塑料垃圾有些力不從心。據統計,僅在2012年,英國就向中國出口了270萬噸塑料垃圾!此後,英國向中國出口的垃圾數量一直在增長,這讓英國人感到“沒有了垃圾,整個社會好像更環保了”。而禁令實施後,英國的垃圾回收廠的塑料垃圾也已經堆積成山了。
問題解決:
雖然中國已經實施了垃圾禁令,英美兩國的塑料垃圾不能再流向中國,但是,兩國也不會坐視垃圾堆積在本國。如,面對這些垃圾,英國正在積極尋找替代中國的垃圾出口“接盤俠”的同時,也在積極呼籲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且英國首相在2月份發表的有關環境問題演講時表示,英國希望在2024年徹底取消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面對中國的禁令,英美兩國正在積極制定政策徹底解決塑料垃圾問題,但是在相關技術研製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兩國在塑料等垃圾處理上仍以尋找替代中國的垃圾出口“接盤俠”為主,那麼沒有了中國這個大市場,英美出口的那些塑料垃圾又會流向哪裡?
東南亞:
在塑料垃圾的出口方向上,東南亞國家原本就佔有一定的比例。因為塑料垃圾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雖然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是由於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們更容易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可以預見,東南亞各國在英美塑料垃圾的出口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因為東南亞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工業製造能力不強,東南亞國家很難取代中國,成為塑料垃圾的主出口方向。
日本:
中國禁令實施後,日本相關人士表示,雖然中國禁止進口塑料垃圾,但是中國的市場依然存在,對塑料材料依然有著巨大的需求。另外日本在再生塑料方面有著先進的技術,一些日本公司可能已經進行了技術更新,面對日益上漲的塑料價格,或許塑料再生市場會發生巨大變化。
北歐三國:
北歐三國(挪威、瑞典、芬蘭)有著全世界較為先進的垃圾回收與處理技術。據統計,瑞典有36%的垃圾被回收,14%的垃圾用作肥料,49%的垃圾用作能源被燃燒。北歐每年只產生1.5億噸垃圾,但是他們的垃圾處理廠每年可以處理7億噸垃圾,垃圾缺口達5億噸之多。在北歐三國,塑料垃圾無論是被回收還是被用作能源燃燒,相比流向其他國家,這裡都是塑料垃圾很好的歸宿。
英美兩國將垃圾出口至國外以減少塑料垃圾對本國的影響,這只能緩燃眉之急,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塑料垃圾問題,國家還需採用先進的技術來對塑料等垃圾進行回收再處理,或使用可降解、無污染的環境友好型材料,這樣才能製止塑料污染。中國新標準的實施對於那些將垃圾出口到其他地區的國家來說或許是一個新的機遇,讓他們能夠更加認真的對待垃圾回收問題,如美國或將立法要求製造廠家自行回收生產的垃圾。
文章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www.86pla.com)
面對中國"洋垃圾"禁令,歐盟向塑料垃圾宣戰
為了應對的「洋垃圾」禁令,當地時間16日,歐盟宣布向塑料垃圾宣戰,承諾將在2030年之前,實現塑料包裝的可回收和循環利用。
歐盟委員會官員表示,將以徵稅和投入3.5億歐元研究經費的方式,促進塑料生產和收集的現代化。
歐盟意識到失去了處理塑料垃圾終端一環,正在通過加快循環利用的方式,證明自己能夠解決這一迫在眉睫的環保問題,努力留住BBC《藍色星球》紀錄片中「美到窒息」的地球景象。
徵稅+科研,歐盟雙管齊下打響「塑料垃圾攻堅戰」
據《衛報》報道,歐盟每年產生塑料垃圾2500萬噸,其中被回收利用的不到30%。而從全世界範圍來看,85%的海灘垃圾都是塑料垃圾。因此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稱,歐盟目前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一次性塑料垃圾問題,這些一次性塑料「生產5秒鐘,使用5分鐘,卻得花500年分解」。他還警示道:「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措施,未來50年,垃圾將比海洋中的魚類都多。」
為了打響這場「塑料垃圾戰」,歐盟將通過多種途徑對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情況進行影響評估,並在此基礎上徵稅。
歐盟預算專員岡瑟·厄廷格(Günther Oettinger)上週還指出了對塑料徵稅可能帶來的「意外之財」——填補歐盟因英國脫歐造成的130億歐元預算漏洞。同時,歐盟正在投入1億歐元,研究優化塑料的設計、耐用性以及再循環能力。
對其成員國,歐盟還將強制要求檢測及減少海洋垃圾。歐盟計劃在2030年實現55%的塑料可循環利用率,同時到2026年,歐盟成員國的塑料袋使用量應從人均每年90個減少到40個。
蒂默曼斯表示:「對進口塑料垃圾的態度轉變,促使歐盟加速應對塑料垃圾問題。我們不能再往出口任何塑料垃圾,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必須得在本地焚燒或掩埋塑料垃圾。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證明,我們可以做到把它們循環利用起來。」
歐盟如何治理各類塑料垃圾?
在歐盟看來,用後即扔的塑料垃圾包括吸管、不可降解的五顏六色的塑料瓶、一次性咖啡杯、蓋子和攪拌器、餐具以及打包盒等等。
一次性咖啡杯
咖啡是外國人的生活必需品,但一次性咖啡杯在被扔進垃圾桶後的回收率卻不到0.25%。英國每天就能產生50萬個廢棄咖啡杯,因此有的議員提議有償使用一次性咖啡杯。許多咖啡連鎖店也迫於政府壓力,陸續推出了鼓勵顧客自帶咖啡杯的優惠政策。而每分鐘能產生100萬個廢棄咖啡杯的法國,更是直截了當地已於2016年通過法律,要求自2020年起全國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塑料吸管
由於一次性塑料吸管太小,且可能由多種混合塑料製成,因此幾乎是不可回收利用的。根據垃圾識別標記軟體Litterati的統計,塑料吸管在全球最常見垃圾中排名第六,僅美國每天就會丟棄5億根塑料吸管,足夠環繞地球2圈。
外賣打包盒
歐盟執行委員會提議,在塑料包裝盒上印刷新版更清晰的標籤,幫助消費者了解包裝盒的再循環能力。除此之外,對於目前廣泛用於牙膏、深層磨砂膏等洗護用品中的微塑料,歐盟還將效仿英國政府已於2017年實施的禁令,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禁用微塑料。
塑料瓶
五顏六色的塑料飲料瓶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最難擺脫的塑料垃圾了,但蒂默曼斯表示仍然有信心,通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改變生活習慣:「我們面對的難題之一是向消費者解釋,他們能夠買到的塑料瓶將變得十分有限。但如果人們理解他們買到的新型塑料瓶是可循環利用的,我相信他們會願意為此買單。」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表示將在街道上提供更方便的直飲水,以減少人們對瓶裝水的需求。
中國海關4類24項洋垃圾禁止清單

_澄柏國際cp-mg_taiwan__中國四類24項洋垃圾清單.pdf | |
File Size: | 219 kb |
File 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