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查獲偽報品名走私(氧化鎂、矽鐵),兩年逃稅款3億五千多萬
CP-MG 20151228 11:30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局處(圖片為示意圖)
12月16日至17日,連雲港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金某等7名被告特大鎂砂矽鐵走私案。
兩年多的時間,金某等7人採用偽報品名的方式,將輕(重)燒鎂以“耐火材料”、矽鐵以“瀝青碎石”、“金屬矽”品名報關出口,以偷逃關稅非法牟取利益,涉案案值近8億元,涉嫌偷逃稅款人民幣7000餘萬元。
偽報品名大肆走私鎂砂矽鐵
經查,2012年,深圳世達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經理劉某與深圳海博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某商定將輕(重)燒鎂以“耐火材料”品名報關出口,將矽鐵以“瀝青碎石”、“金屬矽”品名報關出口。後宋某與連雲港凱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經理金某聯繫,協商代理出口輕(重)燒鎂和矽鐵,金某安排下屬張某與宋某進行聯繫。
宋某將偽報品名和稅號提供給金某和張某,金某和張某以“耐火爐料”、“瀝青碎石”、“金屬矽”品名報關出口輕(重)燒鎂和矽鐵。截至2014年6月11日,劉某、宋某通過凱新公司採用偽報品名的方式走私出口輕(重)燒鎂共計116票,共計26852.44噸,走私出口矽鐵192票,共計34345.05噸。
據連雲港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從2012年到2014年6月期間,被告人金某、劉某、宋某、張某等7人為了牟取非法利益,通過凱新公司採用偽報品名的方式,將輕(重)燒鎂以“耐火材料”品名報關出口,將矽鐵以“瀝青碎石”、“金屬矽”品名報關出口,共走私出口輕(重)燒鎂和矽鐵案值近人民幣8億元。
在走私出口活動中,被告人金某、張某等人通過網上買單、私刻公章、製作虛假合同、提供虛假證明等方式逃避海關監管。 2014年6月11日,連雲港海關緝私分局在連雲港新東方集裝箱碼頭查獲凱新公司已經申報出口的200噸輕(重)燒鎂,查獲凱新公司集港待申報出口的78.62噸矽鐵、175.44噸輕(重)燒鎂,查獲凱新公司已經訂艙裝箱的431.84噸矽鐵及剛入庫的100.1噸矽鐵。隨後,金某等人被刑拘。
兩年偷逃稅款人民幣7000餘萬元
經連雲港海關核定,被告人金某、張某走私出口116票輕(重)燒鎂,偷逃稅款人民幣290餘萬元;走私出口236票矽鐵,偷逃稅款人民幣7000餘萬元。其中,被告人劉某、宋某走私出口輕(重)燒鎂116票、矽鐵192票,偷逃稅款人民幣5800餘萬元。本案的另外三名被告人也分別參與其中走私多起,各自偷逃稅款人民幣幾百萬元至一千多萬元不等。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金某等人違反國家法律,逃避海關監管,偷逃應繳稅額,情節特別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分別以走私普通貨物罪、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7名被告出庭受審卷宗達120本,金某等7名被告人均出庭受審,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9歲,年齡最小的28歲。現場圍繞公訴機關指控犯罪事實及出示的相關證據,緊張有序地進行詢問、質證。
庭審歷時兩天。由於該案涉案人員多、案情複雜、犯罪證據繁多,法庭將擇日宣判。
購買中國礦產品請找擁有"合法礦產品配額出口證" 澄柏國際礦業有限公司